产业结构升级
作者:佚名 阅读量:次 发表时间:2024-09-09 12:31
产业结构升级就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经济发展模式的转轨。 产业结构升级就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经济发展模式的转轨。产业结构升级是产业升级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从微观来看,产业结构升级指企业通过技术升级、管理模式改进、企业结构改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提高、产业链升级实现企业整体结构升级。从中观来看,产业结构升级指一个产业中主要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模式、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产业链定位、产品附加值全部上升到一个新的层级,从而形成新的、更高级的产业结构。比如高铁的机车技术、铁路技术、管理模式、运行速度为主要标志的运营效率、对于经营者和社会的效益都比老式铁路要高出一个档次,就是铁路的产业结构升级。其他如智慧农业与传统农业也一样:在土壤改良,农产品品种选择培育、生产过程可控性增强、成本降低、产量质量提高、产品有利于人体健康、可再生性可持续性发展方面,智慧农业比传统农业全方位上升到一个新的档次,就是农业的产业结构升级。从宏观来看,产业结构升级指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如从劳动密集型增长方式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增长方式转变,资源运营增长方式向产品运营、资产运营、资本运营、知识运营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投资驱动、创新驱动转变。由于这些增长方式转变是由于社会生产方式内部要素与结构全面升级,所以这些增长方式转变也叫产业结构升级。作为宏观的产业结构升级一般指新的、更高级的产业业态的产生。无论微观、中观还是宏观,产品附加值提高都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与灵魂,经济活动的主体性提高是产品附加值提高的根本。产品附加值提高不能和生产率提高划等号。根据产业结构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生产率提高只是产品附加值提高的途径和手段之一。虽然提高企业利润率和GDP增长指数是产业升级、产业结构升级、产品附加值提高的动力,但产品附加值提高也不能仅仅和企业利润率、GDP增长指数提高划等号。通过社会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产品附加值提高不但可以带来利润率与GDP增长指数提高,而且可以带来社会发展指数、人类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人民幸福指数的提高。所以真正的产业结构升级,增长和发展是统一的。 [1-2] 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和比较优势的变化。技术水平低、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其产业结构必然处于较低层次上。但是,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要求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升级包括几个方面:
(1)由以轻纺工业为主要经济结构上升到以重化学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 (2)由以原材料为重心的经济结构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的经济结构;
此外,从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看,产业结构升级还包括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的升级。 一、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性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从根本上说,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的过程。 2003年人均GDP达到了1000美元以后,必然会遇到人们的需求多样化问题,随之也必然会面临消费结构如何升级的问题。 从全社会看,消费结构升级首先表现为收入水平较高的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在现阶段,城市居民基本上解决了吃、穿和部分用的问题,开始向以住、行、通讯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层次升级。这种消费结构的升级,将会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增长,其中包括住宅、汽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通讯、旅游、医药等具有消费品性质的产业,为这些产业提供中间产品的钢铁、机械、建材、化工等行业,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二)解决当前就业问题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平均每年新增就业人口697万人,服务业已成为国家吸纳就业的主渠道。目前我国农村尚有1.5-2亿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会越来越快,估计在20年间将有3亿以上农村人口流向城市,未来20多年间,每年的就业压力约为4000万人,失业将长期困扰21世纪的中国。在这种状况下,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就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通过服务业的发展而弥补因为产业结构转型所引发的就业机会减少的弊端 一般来说,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必须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只有通过发展服务业,才能真正解决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就业机会减小的问题,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但又是个资源小国。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日益加大。 为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必须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国民经济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践证明,在一个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以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环境生态破坏为代价推进工业化,不仅资源难以支撑,工业化和经济发展难以为继,而且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妨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必须高度重视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着力提高经济效益,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关系到该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直接影响该国社会的再生产能否顺利进行。我国的产业结构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顽症,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就致力于调整和改造,在二十年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竞争压力下,我们的产业结构出现了新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我们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保障,是我国经济安全的根本屏障。改革开放至九十年代初,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较快,是农民增收最快的一段时期,之后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农民的低收入直接导致了农村市场的消费需求不分有限,甚至越来越小。 (二)工业大而不强
制造业技术装备水平普遍低下,制造业结构低度化。缺乏原创产业,核心技术被跨国公司掌握。各地区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不断出现与增强的区域问结构的高度相似趋势,大家都是什么对地方经济有利就做什么,城市之间就是同构化竞争我们刚刚进入重化工业时代,仍然要以发展经济总量大、污染总量也大的重工业和化工业为主。我们要提升产业结构,发展重化工业,而重化工业正是能源、水资源等环境资源耗用相对较高的产业 这些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三、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 已经解决了产业结构中的一些问题。今后,为了进一步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一)坚持自主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中心环节
技术进步是推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直接动力。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原因是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这三个“缺乏”集中起来就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所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被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自主创新,不是放弃技术引进,而是要强化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不是单纯的技术创新,而且还包括产业创新、产品创新和品牌创新。自主创新,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重点跨越。 各地区要按照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的总体要求和任务,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落实措施。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加强对全社会投资的宏观调控。要完善财税、信贷、土地、进出口等相关政策,合理引导各类投资的方向。去年以来,配合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先后制定出台了汽车、水泥、电解铝、钢铁等行业的产业政策,在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和制止部分行业盲目扩张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积极合理地引导外资的流向
在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也要通过有关政策措施的导向,使外商投资结构的变化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步调要求基本上趋于一致,改变外商投资结构的不合理格局。由注重外资引进规模转向重视外资引进质量,有选择地引进外资项目,减少一般性产业项目的引进,限制高能耗、高耗材、高污染项Ei的引进,鼓励设立研发中心。 ↑ 汪同三等主编.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3卷[M].ISBN:7-80149-914-X/F224.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 2.0 2.1 尹明等编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手册[M].ISBN:7-5630-0559-5/F045.5-62.河海大学出版社,1993.04 ↑ 陶维乐.关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考[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2(2)